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司法局 > 司法行政工作 > 基层传真 > 正文内容

培训心得 | 以法为灯,照亮回归之路——社区矫正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感悟

作者:张磊 发布时间:2025-04-24 15:25
分享到:

春意盎然时,我有幸参加了由安康市司法局组织与西北政法大学联合举办的社区矫正及安置帮教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此次培训于我而言,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充电”,更是一次信念的淬炼。

一场“及时雨”,解基层之困

基层社区矫正工作常面临“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的挑战,但“小岗位”却系着“大民生”。从重点人群的管控帮扶到刑释人员的安置衔接,每一项工作都关乎社会稳定的底线。此次培训恰似一场“及时雨”,用扎实的课程、厚实的师资、务实的作风,为我们破解了诸多“卡脖子”难题。

课程扎实:从结合实务的案例剖析,到安置帮教最新政策的精准解读;从心理矫治、风险研判的实操技能,到西咸新区矫正中心和监狱戒毒所的现场观摩,每一堂课都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尤其是个案矫正方法和风险评估模型的学习,让我对分类施策的科学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师资厚实:专家们的授课既有学术底蕴,又有实战智慧。郭淼教授关于“突发舆情处置与公共危机应对”的分享令我印象深刻,她用生动的案例和前沿的思维,为我们打开了工作思路的“新窗口”。

作风务实:市局领导全程参与、与学员同堂学习,西北政法大学细致的后勤保障,让我感受到这次培训不仅是业务能力的提升,更是一次凝聚共识、激发干劲的实践。

三个“转化”,让培训成果落地生根

返岗后,我反复思考:如何将所学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效?答案在于三个“转化”:

化政策理论为治理精度:运用培训中的风险评估模型和个案矫正方法,提升分类施策的精准度,让法律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化数字技术为服务效能:加快推广“智慧矫正”平台,借助AI与大数据技术,实现“监管+教育+帮扶”全流程的数据赋能,让科技成为基层工作的“好帮手”。

化部门协作为共治合力:主动联动法院、检察、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构建“司法主导、社会参与、家庭共担”的帮教网络,让每一份力量都成为点亮回归之路的“星光”。

以初心践使命,当好“守门人”与“引路者”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场“用法律温度唤醒人生希望”的修行。作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却也充满信心。未来,我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坚守“守门人”的职责,做好“引路者”的担当,用实际行动践行“司法为民”的初心。

心有灯盏,向阳而生。愿我们每一位基层司法人,都能以法为灯,照亮更多人的回归之路,为社会安定和谐贡献绵薄之力!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