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溪镇是全县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承载地和汉阴经开区富硒食品园区所在地,近年来,该镇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土地流转、产业发展、劳动保障等引发的矛盾纠纷多、反映问题多、信访诉求多等问题,创新推出“两说一商”(干部说法说政策、群众说事说心声、大事要事民主协商)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法,蒲溪司法所作为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主阵地、主力军,坚持普法走在前、排查做到细、调解抓在早,全力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地见效,尽最大努力将矛盾纠纷预防在前端、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
普法走在前,减少矛盾纠纷源头增量。司法所干警通过巡回宣讲、“以案说法”、法律法规知识宣讲、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宣讲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共同追求和行动自觉。四支队伍全员说。司法所加强统筹,定期组织开展镇、村干部法治教育,加强辖区网格员、人民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的培训,通过组织“四支队伍”到田间地头、进村入户,以群众会、院坝会等方式广泛宣传法律知识和惠农惠民政策,让群众真正知晓法律、弄懂政策,大幅度减少因法规政策宣传不到位引发的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法律问题深入说。司法所设立法律咨询服务窗口,常态化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并设立电话咨询服务热线,及时解答回应群众诉求。司法所干警、村居法律顾问到村(社区)坐班,接待群众法律咨询,指导帮助群众依法理性维权,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排查做到细,筑牢矛盾纠纷风险防线。坚持做到全面排查、重点排查、滚动排查相结合,有效运用蒲溪镇“321”民情在线数据平台,通过镇村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协同发力,将排查面覆盖到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各群体、各部位,并通过分类分级认定,增强排查的针对性和精准性,全面掌握各类矛盾纠纷情况。建立研判通报机制。实行“日排查、周研判、月通报”制度,村(社区)每日摸排矛盾纠纷隐患,司法所每周进行汇总,联合社治办、派出所进行分析研判后及时报镇党委、政府研究化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每月对辖区矛盾纠纷排查总量、化解数量、剩余存量等情况进行通报。建立“三色”管理机制。按照矛盾纠纷的性质、规模大小、难易程度、社会影响等因素划分层级,实行“红、黄、蓝”三色管理,将一般矛盾纠纷、复杂疑难矛盾纠纷标注为“蓝色”“黄色”,实行群众点名调解就地化解。对重大复杂且易激化发生严重后果的矛盾纠纷标注为“红色”,及时进行预警和分级交办,启动“三力联调”综合化解,做到动态掌握情况、精准分类调解,防止矛盾纠纷升级蔓延。
调解抓在早,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质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从源头上优化基层调解组织队伍,将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化解向村组、网格延伸,全镇建立1个镇级调委会、14个村调解组织和1个“肖老汉”个人品牌调解室,实现了全镇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全面推广“三力联调”和“无忧调解超市”经验做法,整合辖区政法干警、村居法律顾问、村(社区)干部、三线人员、网格员、农村“五老”人员、乡贤等资源力量,进一步优化基层调解队伍,让群众就地就近享受优质调解服务。强化部门协作联动。司法所积极与综治中心、信访办、派出所、法庭等部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搭建镇、村“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平台,形成“横向有协同、纵向有联动”的网格化诉源治理体系,使基层调解资源发挥叠加倍增效应,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实现全闭环运行。建立功能互补、程序衔接的诉调对接机制,法庭联合司法所对适宜非诉讼调解的民事案件进行诉前调解,司法所引导当事人对调解成功纠纷及时申请司法确认,调解不成功的及时引入诉讼程序,并围绕“对接导入、组织调解、跟踪督办、回访问效、卷宗归档”等关键环节做到全流程、全周期闭环管理运行,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止于诉外、化解在诉前,实现辖区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持续上升、诉讼案件数大幅下降,切实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