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司法局 > 司法行政工作 > 基层传真 > 正文内容

旬阳市城关镇:“能说会道”的“马大姐”们

作者:李方 龚丹丹 发布时间:2024-02-28 14:20
分享到:

走进城关镇老城社区马大姐工作室,墙上挂着的一面“关爱到户暖人心,精细工作品德好”锦旗格外引人注目。窗明几净,座椅整洁,让人顿感身心愉悦;温馨的标语、整齐的卷宗诉说着“马大姐”们的耕耘和付出。

近年来,城关镇紧紧围绕“保稳定、促和谐”总目标,结合镇域实际,不断优化治理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居民自治“微力量”,在老城社区成立马大姐工作室,组建“马大姐调解”特色志愿者服务队,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凝聚共建共治力量。2023年10月,老城社区被陕西省民政厅表彰命名为“省级和谐示范社区”。

“我们都叫她‘马大姐’”

“海秀乐于助人,又是个热心肠,在这一片威信高,像大姐一样关心我们,调解的矛盾纠纷让大家很服气,我们都叫她‘马大姐’。”老城社区六组居民袁桂花说着便竖起了大拇指。遇事找马大姐成为了大家的习惯,在老城社区,只要说起马大姐,从孩子到老人都知道是她。

初见马大姐,是在城关镇老城社区居委会大门口。还没来得及开口,她便热情地迎上来询问有什么事需要帮助。70岁的马大姐,名叫马海秀,原老城社区主任,基层工作经验丰富,擅长矛盾纠纷调解,群众口碑极好,威望很高。“社区建设,矛盾增多,个人力量有限,那段时间忙的像个陀螺,但仍有很多纠纷未能及时化解,想着向居委会建议组建一支志愿者服务队,情况可能会改善很多。”马海秀指着社区宣传栏中一群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服务队照片乐呵呵地说道,“如今服务队扩展到30人了,已成为老城社区一张靓丽‘名片’。”

“都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们了”

“为了我们家的事,让你们操心费力了,之前我死钻牛角尖,觉得都是对方的问题,今天你们为我们摆事实、讲依据,让我们人圆、家圆、心更圆,都不知道该怎样感谢你们了......”老城社区十组居民孙某紧紧握住马海秀的手激动地说道。

这是“马大姐”们联合城关司法所、城关派出所对老孙一家进行调解的现场。据悉,老孙父亲被医院告知病危,老人却执意要回家休养,子女几番劝说无果后,打算遵从父亲意见。考虑到老家条件差,老孙未与妻子事先商量,便将父亲接回家中。待妻子回家,见此情形,与老孙发生激烈争吵,老孙弟弟也与老孙妻子扭打起来,最终导致老孙妻子受伤住院。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焦头烂额的老孙便想到了请“马大姐”们出面协调此事。为帮助双方解开心扉,化解矛盾,“马大姐”们从孝道方面对老孙妻子进行“柔性”劝解,深入分析问题根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司法所干部从法律法规方面对老孙进行“刚性”劝解,告诉其要理性正确对待夫妻家庭关系,互相包容、理解、尊重才是婚姻经营之道。经过3个多小时苦口婆心的调解,双方在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至此,这场家庭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老城社区的大街小巷布满了“马大姐”们的足迹,房屋漏水、邻里纷争、亲属不和等生活小矛盾,在她们春风化雨般的调解下,一起起“剑拔弩张”的矛盾纠纷都化为了“风平浪静”。

“矛盾纠纷存量越来越少了”

“马大姐调解”特色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20年,由党员、社区工作人员、居民志愿者组成,具有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在化解纠纷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截至目前,“马大姐调解”特色志愿者服务队累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近200余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引导司法诉讼5起,防止“民转刑”5起。连续3年,老城社区无一例越级访、集体访、缠访、闹访等极端行为发生,群众满意度稳步提升。

“前几年的时候,每年处理纠纷近100起,经过调解,前年只需处理40多起,去年更少,只有26起,闲暇时间我们就去普普法。矛盾纠纷存量越来越少了,可以说我们志愿者服务队发挥了积极作用,老城社区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文明和谐社区。”马海秀动容地说。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下一步,城关镇将继续以“五个群众”行动为抓手,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模式,动员更多的“马大姐”们在志愿服务旗帜下汇聚集结,听民音、集民智、解民忧、聚民心,用“辛苦指数”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用实际行动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