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延安圣地,南有红军老祖”。秦岭南麓,巴山以北,坐落着全国唯一以“红军”命名的乡镇——红军镇。这个被山水与红色文化浸润的美丽乡镇,有田园乡村的万般风情,也有历史文化名镇的厚重底蕴,还有平安建设的无限风光: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先进镇、平安建设示范镇、无黑无恶示范镇、全民反诈先进集体、全市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司法行政工作先进单位、连续十一年零非访...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近年来红军镇党委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平安建设决策部署,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生动实践,一个个妙招实招共同构成了平安红军工作的“密码”。
树立一个目标导向,引领基层治理迈向新高地
近年来,红军镇坚持目标导向,坚决防范“五类风险”,着力构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名镇,通过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三治融合”、“321”基层治理模式、“五子工作法”,撬动起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市域社会治理列为“一把手工程”,将市域社会治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落实列入党委政府年度工作要点强力推进,统筹推进平安红军、法治红军建设,筑牢社会综合治理防风险、促法治、保平安底线。
完善两种治理模式,助推基层治理纵深发展
抓实网格管理,夯实治理基础。“321”基层治理模式就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乡村善治新路径。镇党委政府选优配强“三线”网格员,以培养网格员综合能力素质为抓手,当好群众的政策宣传员、社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等,架起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同时综合考虑行政区划、辖区人口等因素合理划分网格,按照重点管控、生活困难等情况划分为“放心户、关心户、连心户”,实行“三色管理”,让精细化服务真正落地生根,彻底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全镇形成了“群众动嘴、干部跑腿”的和谐生动局面,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治融合并举,构建和谐氛围。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着力推进用法治思维和方式管理、处理基层事务。
一是以党建为引领。把加强村级党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贯穿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始终,落实党建指导员制度,实现党建联系指导“全覆盖”。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带头讲党课,显著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以自治增活力。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村民议事规则,村规民约及村民自治章程,形成了依法立规、依规治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三是以法治强保障。镇党委政府选优配强一批法律业务强的同志指导村级法治建设,各村设立法律服务工作站,选聘法律明白人,及时向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同时组建“红色动力宣讲小分队”在全镇范围内巡回普法宣讲。镇域内民众学法、用法、守法氛围日益浓厚。四是以德治扬正气。深入村组院落宣讲“诚孝俭勤和”等新民风道德建设活动,强化家训家风教育。依托红军纪念馆、强化革命传统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锻造淳朴民风。评选出一批五美庭院、文明家庭等先进事迹,全方位、多形式进行宣传。通过先进模范的引领,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注重家风、注重家教,让好家风家训代代相传。
抓实三种治理手段,构建基层治理新屏障
推行“五子工作法”,创新服务“五类户”。立足实际,切实保障人民的权益,真实了解基层矛盾,是做好社会治理的前提。市委政法委创新推行的“五子工作法”,就是适应时代需求的必然要求,更是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镇村综治中心通过滚动排查摸清辖区“五类户”情况,进而逐人研判找准问题根源,调动各方力量,统筹各方资源对弱势群体进行帮扶,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温度”。
开展群防群治,共建和谐平安家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中的主体地位,构建“联户联院、平安共建”群防群治新机制,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共同体。镇党委政府加大群防群治组织领导力度,构建巡防体系架构,夯实实战措施。制订挨户防协议书,逐户逐防区签订,着力提升群众自防、联防的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水平。依托退休老干部、退伍军人、治安积极分子等,组建义务治安巡逻队,发挥治安巡逻防范主力军作用,堵塞巡防死角,达到联防共治、平安共享。
用活三力联调,化解重点疑难纠纷。近年来,红军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司法为民为宗旨,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整合司法、行政、道德三方力量,充实三力联调队伍,建立三力联调“无忧调解超市”群众点名调解工作制度,明晰各自职责形成工作合力。依托综治中心、网格员队伍,早发现、早排查、早化解矛盾纠纷。对一般性矛盾问题,能当场调解的当场调解,定期组织回访;对重大矛盾紧盯不放,及时成立“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调解专班一抓到底;对一时解决不了的疑难复杂矛盾纠纷,采取领导包案化解的方式,集中攻坚,共同做好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调解,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坚决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和恶性命案发生,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