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司法局 > 专题专栏 > 理论调研 > 正文内容

浅析法制副校长如何融入《品德与社会》教学中

作者: 发布时间:2013-12-31 15:25
分享到:

摘要:基础教育设置了综合性德育课程,如《品德与社会》(下称《品社》)。法制副校长应该与小学教师建立长期交流平台,教学相长,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应该是全新的。司法行政坚持对青少年开展法制教育,与教育行政部门联合聘请法制副校长,设置教学内容,这与基础教育教学教法改革是对接的。通过各级举办培训,对其进行充电,多数都能够胜任《品德与社会》等综合性德育课教学。

关键词:法制副校长 融入 品德与社会    教学

首先弄懂:什么是综合性德育课程?

小学综合性德育课程《品社》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目标的为创新型活动型的课程。

其次是说需要什么样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力量?

笔者认为,《品社》课程具有的特征对其法制副校长和教师具有以下要求:

(一)、法制副校长和教师应该有扎实、合理的知识结构。

由于《品社》课程不是历史学、地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概念、知识的简单拼盘,而是在各学科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整合与交融。综合课程与分科课程相比,不仅课程标准、课程体系不同,而且对同一问题的着眼点和教学方法也有所不同。《品社》教材包含着不同学科的新观念、新思想、新说法。所以,《品社》师资只掌握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各学科的概念、内容、观念、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渗透有较深入的了解与研究,掌握与《品社》课程标准相应的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学科的整合知识,建立起互相关联、互相融合的立体的知识结构。

如四年级(上)《品社》第11课《塑料与我们的生活》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了解塑料的特点及其为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感知塑料废弃品处置不当造成的危害(穿插安全方面的法律知识);能够采取行动减轻“白色污染”(穿插环保方面的法律知识);初步学会通过事例分析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初步学会辨证地看待工业文明(穿插社会道德文明等方面的知识)。教者除过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外,自身还应该掌握地理学“白色污染”的概念;应该明确政治经济学上“工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应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辩证法的思想武器。也就是说必须融社会科学的诸多理论和方法于一身。

从小学就对少年灌输道德——法律——哲学的概念。。。

(二)、法制副校长和教师应该有准确的身份定位。

法制副校长和教师应该相互转变观念、转变角色、相互切磋、共同适应《品社》教学。综合型教材的重要任务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造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学习方式的转变期待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始于法制副校长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面对新教材,法制副校长和教师首先要能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要能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对课程及传授者自身的发展来说,由传授者变为研究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要开展互动式教育学习模式。

综合性新教材要求法制副校长和教师相互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传授者要在营造宽松愉悦环境的同时,让学生成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让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中,使其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更灵敏,记忆力更强,联想力更丰富,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最大发挥学习潜力。要能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学生产生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生在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这就是课程改革召唤的人文性、民主化的课堂。而作为教者,应该是引领者,带着孩子们愉悦的遨游于知识海洋,成为依法治校互动的参与者。

(三)、法制副校长和教师应该有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

面对新教材,传输者要树立新形象,必须学习、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

1.学会关爱。爱是教育者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先决条件。师爱的基础条件是平等,爱首先要尊重,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个性特点、抱负志向、尊重学生的选择判断和个人意愿。课堂上,有富于个性的生成性回答出现时,我们应该或加以引领、或给予表扬、或推而广之。师爱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关爱学生,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学生的心目中,亦庄亦谐、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校长”、“好老师”的最主要的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更喜欢前者。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信任的鼓励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信赖。这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的教育者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

2.学会给予。给予,当前最重要的是把自主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给孩子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任务,让他们自己去完成;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当然,这只是针对某种理念泛泛而谈。作为以公民法制和道德教育为主要目标的《品社》课程,在课堂上就应该以各种教育形式让孩子们体会到民主、感受到依法办事的乐趣,以此激发他们探究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现象的兴趣。

3.学会分享。作为参与者,传授要学会分享。分享是双向的沟通、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分享,意味着法制副校长和教师共同拥有的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刻板和强制;是平等地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学会分享,要求传输者学会倾听,学会走进儿童的世界,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学会分享,要求法制副校长和教师自觉地防范自我中心、自以为是、好为人师。学会分享,还要学会欣赏——欣赏孩子们每一个发自内心的童真回答,欣赏孩子们法制课堂上教学的灵动和机智。

4.学会信息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法制副校长和教师的文化科学知识已显得非常贫乏,必须及时“充电”。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新要求,传输者还应尽快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不断完善自我。教学中不仅要充分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更应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等资源,开发和制作青少年思想品德、社会科学等教学课件和资料库,创造性地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