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司法局 > 司法行政工作 > 基层传真 > 正文内容

汉阴县司法局实施六大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5-08 15:39
分享到:

    去年以来,汉阴县司法局以公共法律服务统揽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治保障三大职能,不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目标精准化,工作举措项目化。从抓示范引领入手,以点带面,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基层社会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大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不断提升。

    深入开展精准普法。一是围绕农村土地承包、农村投资环境、农村产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劳动就业等多发性问题开展针对性普法。二是围绕贫困户脱贫增收开展精准普法,引导帮扶对象运用法律知识规避生产经营风险,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深入推进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一是推动法律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在全县39个脱贫任务村全覆盖,使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得到相应的法律服务。二是夯实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在镇建立法律服务工作站、村建立法律服务室,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公益性、可选择的法律事务咨询、法律服务指引、法治宣传教育等综合性法律服务。

深入开展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在全县141个村8个社区大力实施法治文化“五个一”工程,即每个村有一个法律辅导站,有一支法治宣传队伍,有一个法律图书角,有一个法治宣传栏,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在重点镇村建设了一批法治文化小区、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墙、法律图书室。并依托这些法治文化阵地开展了经常性法治文化宣传活动,不断培育了群众法律意识和法治信仰。
   
深度推进农村依法治理。在农村广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落实“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实施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工程。重点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诚、孝、俭、勤、和”为核心内容的新民风纳入创建要素。依托“三线两化一平台”夯实自治基础;以德治为引领孕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以法治为保障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营造了遇事依法,解决事靠法的良好氛围。截止2017年底,共有3个村成功创建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70个村(社区)成功创建为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  

创新农村普法方式。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在最基层得到落实,实现在执法中普法、在法律服务中普法。充分发挥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的作用,积极开展乡村“指尖上的普法”,让每一次执法、每一次法律服务都成为最生动的法治宣传教育,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大力培育农村普法队伍。在全县镇村组建了“七五”普法讲师团、普法联络员、普法志愿者队伍、法治宣传文艺队四支队伍。依托“三线两化一平台”,整合“两代一委”、村民小组长、中心户长、人民调解员四支力量,使之成为基层社情民意收集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上传下达联络员、普法宣传员,及时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最大限度满足农村法律服务的基本需求,做到农村普法教育工作有人抓、有人问、有人查、有人管、有实效。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