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司法局 > 司法行政工作 > 基层传真 > 正文内容

真情调解促和谐

作者:洪元文 发布时间:2022-01-26 09:30
分享到:

 

    近日,在白河县西营司法所人民调解室内发生了暖心的一幕,本镇同村同组的村民李某、徐某双手紧握在一起,嘟囔地说:“我们真的要感谢司法所啊,从今起,我们还是和以前一样,常来常往,做好邻居、好朋友”!现场的调解员长舒了一口气,露出会心的笑容!

2021年8月,在外务工的徐某通过电话,委托他人让李某父亲为其采收玉米,在采收玉米的路途中李某父亲不慎摔倒。李某父亲是聋哑人,摔倒后,无法表述身体的不适,徐某在得知此情后,未当即安排将其送医检查,也未将其摔倒的情况如实告知在外务工的李某,便由其自行回家休养。5天后,李某妻子发现李某父亲卧床不起,便立即将其送至白河县医院检查治疗,经检查诊断为腰锥压缩性骨折,先后花医疗费用近6000余元。

李某父亲因务工受伤,李某认为徐某作为邻居缺乏人道主义救助精神,其明知李父是聋哑人,且精神智障,发生摔倒受伤后,不仅不安排及时送医,还恶意向其隐瞒伤情,差点酿出人命,徐某对此事应负全责,并提出两万元的赔偿诉求。徐某承认李某父亲务工摔倒属实,当时已通过电话安排他人为其进行了身体按压检查,且李某父亲摔倒后,能够自行站立行走,还能继续劳动,现场自行将采收的约100斤玉米棒子背至徐某家中并自行攀爬楼梯将其放置到二楼的阁楼,身体并无大碍。徐某认为,依据常识判断,李某父亲的摔倒不可能致其腰椎骨折,其后出现的腰椎骨折是另有其因,与其本人无关。徐某拒不承担任何责任,对李某提出的两万元赔偿诉求更是严词拒绝,双方剑拔弩张,多次沟通协商无果。

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避免事态进一步激化,西营司法所得知此情后,主动介入,逐一调查取证核实。李某和徐某是上屋下坎的邻居,平日关系非常要好,出现此事双方及其纠结难过,均不愿为此事伤害彼此的感情。经认真调查后,司法所组织双方进行调解,在调解的过程中,司法所于法于情于理,一是认真地给双方当事人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关于人身损害赔偿范围、个人劳务关系中的侵权责任等条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法律条款,厘清了双方的责任,赔偿的具体标准。二是撬动彼此内心的情感,引导其珍惜往昔深厚的友谊,使双方互谅互让。通过耐心细致地工作,双方最终做出了让步,达成由徐某一次性赔偿李某父亲医疗费、误工费等法律规定的所有赔偿项目款共计3000元整,李某不再主张其他任何费用的赔偿协议。调解达成后,双方彼此理解,握手言和,一起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的化解。

去年以来,西营司法所累计参与指导镇、村调解委员会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达180件,形成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工作格局。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西营司法所将更好地履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职责和使命,用心用情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参与指导工作,为辖区和谐稳定做出积极的贡献。

打印 关闭